創傷OHCA!先止血?先CPR?

即使羅傑不希望事件當下去談論任何有關的內容(24小時內資訊最混亂,在不知道全貌時評論則免不了諸多錯誤,因此等事件冷靜再談才最適當,但既然這篇文章還是會直接連結到昨天的悲劇,所以進入主文前,羅傑想先對事件進行哀悼…
之所以動手寫文章,並不是想評論意外細節,而是網路上開始爭論創傷性心肺功能停止(學名:Trauma OHCA) 到底要止血還是CPR,似乎每每在重大創傷事件發生時,這個議題就會被重複提起,雖然羅傑不是急救權威,但身為Paramedic又同時是偏鄉急救教育計畫的推動者,似乎有責任對大家吶喊 #爭什麼 #摻一起做急救啊
由於早期民眾與到院前急救著重CPR與AED教學推廣,因此讓大家根深蒂固認為,「急救等於CPR,而CPR必須在黃金救援時間完成所以最重要」,應該說~這個想法沒什麼大錯,只是不慎讓大家把CPR當成了急救的唯一;但近年到院前開始盛行實證醫學,大家對CPR與創傷出血的思維開始有很大的改變了,因為實證醫學告訴我們,阿嬤那輩一直在說【流血流到死,原來是真的!】
先幫大家補強觀念,其實出血控制早已在醫院盛行已久,比如外科醫師手術的輸血準備,或是醫療劇肉腳醫師每次都會上演切到血管,接著被主角撞開使喚去拿塞紗布止血,這都突顯了止血的重要性,正所謂止血止的好,病人活到老!
欸,可是傷患已經心肺功能停止了,不快CPR還在那止血豈不是拖延時間,我們一步一步來做邏輯拆解,先回到理論思考,CPR的預期效果是什麼?不正是希望透過外力按壓來取代心臟幫浦及血液循環的功能,並將氧氣與養分輸送給各需要的器官?但若有個傷口讓血液不斷外溢,心臟所能使用的血液就會越少,那,CPR效果不是會變差?我們把心臟當成馬達來做比喻大家就更能理解了,一顆抽不到水的馬達要如何把水送到水塔、各家住戶去?因此,控制出血對CPR反而是有好處的!
這個觀念不止在醫療理論中適用,歐洲復甦委員會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; ERC更在Traumatic Cardiac Arrest創傷心肺功能停止急救流程清楚將止血列為與CPR同等位階的重要程序
- 創傷引起的心肺功能停止
- 開始CPR,同時確認創傷是否與缺氧、張力性氣胸、心包膜填塞、低血容(俗稱出血性休克)有關
- 進行急救程序(1)控制致命的大出血(2)維持呼吸道及氧合狀態(3)雙側胸部減壓(4)緩解心包膜填塞(5)止血手術(6)大量輸血或輸液
結論:創傷導致的心肺功能停止急救需要同時止血
延伸討論!我怎麼知道現在該優先CPR還是止血?
當你靠近傷患時,若看到有一大灘血,你自然會想到要快點做止血,但過程中你應該會想問病人發生什麼事、有沒有哪裡受傷,當你發現傷患完全沒反應時,我相信你就會開始懷疑…他是不是…沒心跳了(至少是意識不清、昏迷了)
大家還記得學CPR的時候開頭那兩件事嗎?【叫病人、叫求救】
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; AHA告訴我們了,當你發現病人「好像沒有反應、沒有呼吸」就是你要做CPR的時機,那串聯起來是不是等於ERC說的同時止血以及CPR,因此羅傑建議,若你只有一個人,請快速完成止血動作(在眾多止血訓練中,都會要求1分鐘之內完成這個任務,嚴格的則要求30秒),因此先止血再CPR不會耽誤你太多時間,若你有兩個人更好(或大聲呼救找幫手),則可以直接啟動一人止血一人CPR
正確來說,事情先後沒有100%的對錯,因為急救講求的是你在現場能取得什麼資源、有能力做到那些對傷患有幫助的事情,那這件事基本上就算對,不過這真是考驗了各位在現場的大腦運轉能力!總之,別再糾結要不要止血、做就對了
有興趣看全本英文手冊的請跟著羅傑這樣做
- 直接用google搜尋關鍵字ERC Guidelines
- 進去之後點選2021年那本
- 選第六頁籤Cardiac arrest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
- 下載之後直接看第155頁流程圖